廣和中醫的三個療程如下:
第一階段:循序漸進停用西藥
西藥抑制皮膚疾病,因此,一旦您停止使用西藥,大多數情況肯定會惡化。因此,停用西藥是要表現出皮膚病的原始外觀,這通常是需要心理建設
因此在治療開始時不要停止使用西藥,無論是外用還是內用,然後在病情穩定後慢慢停止使用西藥。
從每天一次更改為每兩天一次。每天一次,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西藥的使用。
第二階段:中藥介入治療
經過第一階段後,並逐漸移至第二階段。此時您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皮膚疾病有很多干擾因素,因此在第一次就診時醫生要求改善飲食和充足睡眠
但是大多數人很難完全戒掉誘發皮膚病的食物,因此效果無法立竿見影。
或者,晚上工作超過12點才真正上床睡覺,而且身體沒有很好的休息時間,即使有效,也很慢。
病程越長,皮膚上累積的毒素越多,因此藥物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有效。
根據經驗,此時有80%的患者在沒有良好溝通的情況下放棄。真可惜,因為在此期間,症狀將開始改善。
第三階段:改善就在眼前
如果您可以堅持到這一階段,症狀將開始改善,皮膚過敏或是紅疹的範圍會開始減少。
皮膚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很難逆轉。有時你可能覺得血壓與皮膚無關,但是控制好血壓更好,反而皮膚自然會好轉,這也意味著血壓是皮膚炎的根本原因。
在我們的實際治癒的案例中,許多人都是漸漸捨棄西藥,轉向中醫治療,都獲得不錯的效果,而且復發的機率相當低
因此透過我們數十年的行醫經驗,讓你獲得改善各類皮膚炎的機會!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客製化專屬改善計畫!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WEDE46156FRE18EWCDW8CE |
內容簡介
想通過司法官、律師第一試之人,均可適用。
適用時間
無期限
使用功效
1.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國際公法考試重點
2.書中附有模擬試題及詳解,讓考生透過練習,了解自己不足之處並加以改善
改版差異
1. 加入108年度試題
2. 增補試題解析
本書特色
‧主要針對司法官、律師第一試綜合法學測驗題,內容係以考選部最新公布之大綱為參照,精選重要考試單元範圍,以幫助考生於最短時間內掌握此一考科,順利通過考試。
‧本書亦適用於其他國考類科。以往坊間國際公法參考書都有過於厚重或過於簡略之缺失,本書以最為適中之份量,輔以精選國考、研究所申論試題與精闢解析,幫助考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整並精確掌握國際公法考試重點,以順利通過國家考試。
‧筆者精心設計之選擇題模擬試題並附詳解,幫助考生瞭解自己是否對本科已融會貫通。惟有透過練習與實戰,方能瞭解不足處並改善之,如此一來,在考場上必能無往不利。並改善,如此一來,在考場上必能無往不利。
作者介紹
名揚
出生於臺灣彰化,目前定居於新北市。國立彰化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公法學組。目前是一名執業律師、公職補教講師。愛家、念舊又多愁善感的O型巨蟹座。平時喜歡到蔬菜健身房運動、打羽球、慢跑等。喜歡看網球比賽,最愛的球星是Novak Djokovic。常常一個人去吃火鍋、看電影、逛街等。喜歡吃草莓、芒果,但是不敢吃內臟、雞爪。
目錄
第一章 國際法緒論 1
必須瞭解國際法之基本概念、特色與其法律性質,對於國際法之制裁機制部分要多加注意。
第一節 國際法之概念與性質 1
第二節 國際法規則之分類 21
第二章 國際法之法源 27
本章要學習國際法之法源,對於各法源之意義與形成必須有所掌握,特別是國際條約與習慣國際法的部分。
第一節 概論 27
第二節 國際法之法源 33
第三節 國際法法源之適用順序 75
第四節 國際法之絕對規律(絕對法) 79
第三章 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關係 85
本章是國際法當中較特別之議題,探討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關係,特別必須注意國際法在我國當中其效力與適用的相關議題。
第一節 國際法與國內法關係之理論 85
第二節 國內法在國際法上的地位 94
第三節 國際法在國內法上之地位 98
第四節 國際法在某些國家國內法上之地位 101
第五節 國際法在我國國內法上之地位 108
第四章 國際法之主體 125
必須瞭解國際法所欲規範的主體為何,各主體的基本意義與特色為何,尤其是國家此一最重要之國際法主體的部分。
第一節 國際法主體的概念 125
第二節 國家 127
第三節 非國家的實體 153
第四節 其他國際法之主體 168
第五章 國際法上之承認 179
本章介紹國際法上特有之概念-承認,何者為國際法主體係透過承認此一制度來確認,且其受到政治與政策因素影響重大,重點當然在於國家承認的部分。
第一節 概論 179
第二節 國家之承認 183
第三節 政府之承認 197
第四節 交戰、叛亂地位與民族解放運動之承認 210
第六章 國際法上之繼承 215
本章介紹國際法上繼承之概念,重點主要在國家繼承,可區分成關於條約事項的繼承與條約以外事項的繼承,內容較為繁瑣,多加注意關於繼承的二個維也納公約之規定。
第一節 概論 215
第二節 國家繼承 218
第三節 政府繼承 241
第四節 國際組織之繼承 245
第七章 國際條約 249
本章介紹國際法上最重要之概念-國際條約,除了掌握相關基本概念外,對於條約之形式與實質生效要件部分必須多加留意。此外,條約與第三國間之關係亦為考試重點之一。對於《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的相關規定必須加以記誦。
第一節 條約之概念與性質 249
第二節 條約之形式、名稱與分類 258
第三節 條約之生效要件與條約之保留 266
第四節 條約之遵守、適用與解釋 302
第五節 條約與第三國之關係 312
第六節 條約之停(中)止與終止 320
第八章 國家之領土 329
必須瞭解國家構成要素-領土(域)之基本概念,本章重點主要在領空的部分。
第一節 概論 329
第二節 國家領土之組成部分 336
第三節 國界與國際地役 351
第四節 國家領土之取得與喪失 357
第九章 管轄與管轄之豁免 365
本章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國家管轄權之概念與相關管轄之基本原則;第二部分談論國際法上何時發生國家無法行使管轄權,亦即管轄豁免的情形,尤其必須注意國家主權豁免理論之演變與外交代表之特權與豁免權問題。對於《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相關規定必須加以記誦。
第一節 管轄 365
第二節 管轄之豁免 387
第十章 國籍、個人與國家責任 413
本章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個人與國際法之聯繫-國籍之問題,必須注意相關條約,尤其是《國籍法公約》之規定。在個人問題上,須注意引渡之原則內涵與外交庇護之規範;第二部分介紹國家在何時必須負國際責任之問題,注意國家責任構成要件、免除事由與解除事由的部分。此外,國際索償之內涵亦為考試重點。
第一節 國籍與個人 413
第二節 國家責任 455
第十一章 國際海洋法 477
本章介紹國際法上最重要的議題-國際海洋法,除了必須瞭解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之成就外,對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規範的各制度之內涵,必須有所掌握,尤其是基線、領海、專屬經濟區與公海等概念。
第一節 概論 477
第二節 國際海洋法之相關制度 484
第十二章 國際組織 533
本章介紹另一個重要的國際法主體-國際組織的部分,除了熟悉國際組織之基本概念外,對於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必須多加留意,尤其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部分。
第一節 概論 533
第二節 聯合國 537
第十三章 外交及領事制度 567
必須瞭解外交與領事制度之基本概念與其異同處,此外,就《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與《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之相關規範必須有所掌握與理解,二者規範之異同處亦須多加留意。
第一節 外交制度 567
第二節 領事制度 576
第十四章 國際太空法與環境法 585
本章為國際公法較為新興之議題,考生對此有基礎的認識及理解即可。
第一節 國際太空法 585
第二節 國際環境法 590
附錄 模擬試題 603
模擬試題 第一回 603
模擬試題 第二回 607
模擬試題 第三回 614
序
筆者在寫此序的時間,正好是剛從泰國曼谷(Bangkok)旅行8天返台不久,好難收心喔哈!回歸正題~~~由於出版社接到許多讀者的建議,希望筆者能在各章節之相關國家考試及研究所「申論試題」部分附上解析或參考擬答,因此本書本次改版從善如流,主要是針對各章節所附相關申論試題,附上筆者的精闢解析或參考擬答,以供準備申論題型之考生們參照,內文的部分則無太大更動。在此,筆者還是要感謝這多年來讀者們的支持,若本書有任何謬誤之處,還請不吝指正;若對本書有任何建議,還請不吝告知!
名揚
2019年9月9日于臺北市大安區恆昕國際法律事務所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815920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7 x 23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 本書分類:> >
記者 | 趙蘊嫻 編輯 | 黃月 二月。墨水足夠用來痛哭, 大放悲聲抒寫二月, 一直到轟響的泥濘, 燃起黑色的春天。 二月,帕斯捷爾納克要大放悲聲抒寫的二月又在人間編寫偶然而真實的詩章。儘管書籍被燃燒,儘管詩人被流放,人類語言的傑作總能為其讀者心中未能言說的憂傷與痛苦找到恰當的表達。一月、二月、三月和四月,許多讀者與各類文學bot一起,在加繆、格拉斯、索忍尼辛以及一切有淚與痛的凡人的不朽語言裡找到慰藉、靈感與希望。 文學總在私人與公眾間進退,它是作家的自言自語,卻也是一個生活在社會裡的人面對世界的言說。從誕生之時起,文學既是個人靈性的思考,也有被當作人類公共交流寶貴財富的潛質。在信息化時代,當文學bot帶著被截取為段落、語句乃至詞彙的文學再度踏足公共空間時,我們又一次看見文學公與私之間的那道深淵。 一方面,被肢解的文學難免在傳播中被「格言化」,熱心者憂慮,文本原初豐富的意涵遭受著窄化甚至剝落的危險,而格言自視為真理的傲慢也會減損文學謙遜的品質。另一方面,隨著「文學無用論」甚囂塵上,文學的詆毀者態度愈發輕蔑,文學的愛好者也不禁猶疑:文學是眾目之下的癡人自語嗎?如果文學不被大多數的公眾傾聽,如果文學只是流量時代的末流,如果在公眾面前言說的文學最終會像蘇格拉底那樣被定罪,文學是否只應在無人處流浪? 一個又一個的質疑幾乎要將文學的聲音壓倒,而我們須明白:文學是自我懷疑和對話的語言,如果在文學性的語言裡,我們聽見了難以容忍的確鑿和傲慢,應當被審視的,是言說文學的方式;文學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它不屑於以暴力脅迫得來的認同,相反,它力圖以提議、交流的方式開拓我們的視野,這種追尋真與善、平等與獨立的氣質,正是今天文學存在於公共空間的必要與價值。 文學「格言化」的危險與傲慢 清明節當天,@俄羅斯文學bot收到了五份內容相同的投稿。「我們首先應該善良,其次要誠實,再次是以後永遠不要相互遺忘。」這是《卡拉馬佐夫兄弟》結尾處,阿廖沙在伊柳沙葬禮上的講話。祭奠緬懷之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寫於過去的悼念之辭似乎與現實有著微妙奇異的交相呼應。 好的文學作品總是不缺乏流動性,它是有翼飛翔的話語,帶領我們在過去、今天與未來間自由地穿行,從遙遠之境回溯到身邊的一方土地。比如陀式所言的善良、誠實與「永遠不要互相遺忘」被視為道德努力的方向,再比如魯迅作品裡對20世紀中國社會、文化和歷史的批判在21世紀仍展現出堅韌的活力:當網際網路向渴望共情的人們展示破碎、斷裂的世界時,援引「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失望之人與百年前的魯迅經歷著相似乃至相同的落寞;當狂人痛斥「吃人」,疾聲吶喊「從來如此,便對麼」時,懷有常情、識得常理的讀者不會感受不到憤怒的震顫,於世間一切不平等的壓迫中聽見聲聲迴響。 在此層面,我們可以說,好的文學有格言的力量,它如迷霧中點亮的燈塔,予人上下求索的動力和希望。一部作品誕生的年代和地域或許與我們相距久遠,但它的呢喃之語、激切之言常使我們感到切身之痛,亦或拾起對崇高的仰望。 ...@俄羅斯文學bot在清明節收到的五份投稿 《企鵝版文學術語與文學理論詞典》對格言有這樣的解釋:「它是對真理或教條的簡潔陳述,是一種精闢的概括。」當小說、散文、詩歌等文學作品中的句子從語境中逃逸,並以獨立的面貌廣為流傳時,文學「格言化」了。它是對道德典範、正義訴求的精闢概括,同時,也描繪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即使在「普世」飽受抨擊的時代,這種理想依舊含藏著追尋「真」與「善」的普遍性傾向,其真理色彩也由此愈發濃郁。 剝離文本之後,作家寫下的機敏、簡潔之辭不再受時空的限制,它們獲得了四處游散的自由,也因而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它們可以是萬物的腳註,卻又似無所指空空如也;它們擊中了癥結,卻又無法切入肌理。作為時評的「格言化」文學語句用凝練的語言和精確的詞彙喚起人們的同情、悲傷與憤慨,但它在分析上的效果卻不能讓人滿意:語境為話語圈定了發生作用的範圍,當語境被抽離,話語的有效性在無限延展的空間中變得稀薄。此外,「格言化」文學的另一個隱憂是,精闢的概括是否會帶來輕易的滿足感,讓人們止步不前,產生逃避深層探討的惰性。近年來,公共輿論討論問題時對「民族性」/「劣根性」一詞的警惕正是一例。 「格言化」文學面臨的困境也是各類文學bot無法迴避的問題。受限於社交網絡平臺的消息發布規則、版權等因素,文學作品不可能以大篇幅、完整的形式呈現在文學bot的帳號上。早期,一些推特上的文學bot專注於連載某一本小說,推特文學bot@finnegansreader和@Ulyssesreader通過每條140詞的推文連載了《為芬尼根守靈》和《尤利西斯》。不過,此類連載小說的文學bot沒有成為中文網際網路的文學bot主流。現關注度較高的文學bot內容通常由讀者投稿的作品選句或選段構成,對文學bot的詬病也由此而生。 脫離文本是否會扭曲作品本意,使之「淺薄化」,是文學bot話題中常見的一個討論。@亞非文學bot曾發博探討過文學脫離文本之後的「格言化」問題。運營者認為,或許由於相關背景知識的缺乏,讀者總會「情不自禁」地將文學語句中的時間與自己身邊的社會現象作比較,儘管此種類比有一定的原因,但在對比之中,差異性流失了,「亞非」代表的世界格局邊緣地區還可能在這樣的類比中再次被主流所同質。 @亞非文化bot所表達的憂慮旨在呼籲讀者加深對全篇文學作品及其背景的了解,所針對者,是「格言化」文學所可能帶來的惰性。然而,「脫離文本」卻面臨著從公共探討滑向指責個體的危險。@俄羅斯文學bot清明節發布的微博激在評論區激起了一場爭論。一些網友認為投稿內容的高度雷同是「沒有個性」的「人云亦云」和「複製粘貼」,部分人甚至質疑投稿者是否閱讀過《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從一部艱澀難讀的作品中選取投稿素材,是否有「文化炫耀」之嫌。 ...@法國文學bot的置頂微博 劍橋大學的格言類書籍編輯麥可·坦納認為格言有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品質」。許多格言的確來自各領域的權威者,其中的「模糊、悖論以及智慧元素」無意間將普通人與真理、真相區隔開,在坦納看來,格言對人產生威壓,「如果你不同意這種說法(格言)的話,你就是個榆木腦袋。」但值得細思的是,與其說格言的傲慢來源於體裁自身,不如說來自於對格言的言說方式。格言的體裁或許導致了它給人驚奇但又有些空洞不足的缺陷,但當人們使用格言作為終止討論的手段時,格言的傲慢才變得叫人難以忍受。 在良性的討論中,格言的使用是對其創作者權威的援引,同時,格言的模糊指向破壞了當下特定問題的邊界,使對方無處著力回辯。格言可能是話題的終結者,因而令參與話題討論的人生厭。但文學bot中的「格言化」文學語句沒有阻塞人們對語句、著作本身以及其他公共事務的探討,何來「炫耀」之傲慢?相反,那些被分享的隻言片語有時是話題的開啟者。在微博各大文學bot的評論區里,不乏有益的文學問題探討與閱讀經驗交流,一些@亞非文學bot的讀者指出,@亞非文學對阿拉伯世界的關注填補了歐美文學長期占主導地位而導致的不足,即使這種努力微末細小,但也勝過一派荒涼。 值得玩味和細思的是,「沒有個性」「複製粘貼」以一種可謂荒誕的姿態指向了它們自身。這樣的指責類似「復讀機」一說,認為人只能機械性地重複他者的言辭和觀點,不相信人能從語言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鋒中學習一二。文學語言的意境難以模仿,更不消說複製,比起對文學語言的分享,被無節制濫用的粗暴辭藻才是語言喪失個性的墮落。在被飯圈用語和句式高度擠壓的網絡空間,文學bot似沙漠上零星分散的綠洲,作為普通讀者的我們,分享自己喜愛的選段,又有什麼缺乏「個性」之處呢? 文學bot與文學的公共性 網絡傳播過程中,文學的多層次內涵可能因為「格言化」而層層剝落,更甚者,一些經典作家大概也不會想見,自己作品中的詞彙竟能走到截然相反的路徑上。文學bot上碎片化的文學選段能在何種程度上助力閱讀?文學作品是否更適合私下閱讀,而非進入公共社交平臺? 這些隱憂呼喚閱讀完整性的回歸,但如同有關文學bot的諸多爭議一樣,它暗含了對文學是否具有公共性的懷疑。「涵義淺薄化」與「讀書炫耀論」都對文學在公共空間內的作用持消極態度——在前者看來,文學能激起豐富文本內涵討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意義被削弱是斷章取義及大眾傳播的宿命;後者則以為,閱讀乃隱秘的私事,只可暗中進行,公之於眾不但對社會問題無所助益,還是私人德性的敗壞,文學的深刻意義似乎只能於書房的冥想中誕生。 加州伯克利大學修辭學教授弗里德里克·M·多蘭在《阿倫特論哲學與政治》中談到,蘇格拉底被定罪後,柏拉圖便對城邦生活失望,他深刻地質疑,個人的思想是否真的能影響公共事務。哲學家們開始對公共生活感到厭倦、恐懼與疏離,多蘭稱之為「柏拉圖的精神創傷」。徐賁在談論文學的公共性時指出,文學創作者也經歷著「柏拉圖的精神創傷」。縱觀20世紀中國文學史,五四時期的文學還洋溢著社會改造的美好期許,卻在往後幾十年的風雲變幻中逐漸沉淪,許多作家從公眾人物退為寂寂無名的失意者,寫作也從一種擁抱激情的理想跌落到無奈的且自抒懷。 ...黎巴嫩獨立搖滾樂隊Mashrou' Leila的MV截圖 文字稿件之外,@亞非文學bot還刊發了不少視頻內容 「柏拉圖的精神創傷」的陰霾不單籠罩著從事精神創作的哲學家與文學家,普通的讀者同樣經歷著陣痛。「文學無用論」是輕蔑文學的詆毀者的叫囂,也是許多文學愛好者心內深種的疑竇。在@亞非文學bot退圈事件中,有人嘲諷說,亞非文學bot一年的經營還抵不上明星在短短幾日裡帶來的流量。繼「柏拉圖精神創傷」的政治無能後,文學又被流量裁定為經濟無用。 一些觀點認為,文學bot是少數文學愛好者的「圈地自萌」,與數量上占多數的「公眾」無關,因而不具備廣泛的公共性。徐賁在《文學的公共性與作家的社會行動》一文里破除了這種對「公眾」數量化、單一化的理解。他指出,「公眾」常被理解為「大寫的、單數的」Public,但在「自由的公共性」中,「公眾」是面貌多樣的、具體的複數(publics),每一個「小公眾」都有自己的愛好、審美以及價值取向,「小公眾」之間是可交流溝通的。 社會當中有公眾對文學感興趣,自然也有公眾對文學無感。即使文學bot的受眾不是統計意義上的多數派,文學也不當被驅趕回書齋。良性的公共空間為「小公眾」的合理的自我表達與呈現提供空間。當這種良性公共空間坍縮時,我們在矛盾與衝突中無法再看到基於尊重和平等的對話,暴力的攻訐取而代之,「小公眾」的共存變成了排除異己的驅逐競賽。相反,獨立的文學,其作用總是「有限的」,它以自身魅力吸引潛在的受眾,而非通過教唆、慫恿與威脅索取強制性的、大規模的認同。 因而在文學的作用與公共性飽受質疑與創傷的今天,文學能在公共社交平臺有一席之地是可貴的。文學bot的形式可能會帶來「格言化」的弊病,但文學豐富了網絡世界裡的「小公眾」,提供了一種與流量相悖的思考方式——何況,正如一些評論者所說,文學bot並不會使文學失去其本來的讀者。 在文學進入公共空間後,緊接而來的問題是,文學能在多大程度上促成「自由的公共性」。這一問題現在還無法得到很好的回答,既有人認同社會學家哈貝馬斯,相信閱讀文學能培養人對主體性和自我的認識,也有人像文學批評家喬治·斯坦納那樣指出,一個人可以在夜裡讀歌德和里爾克,白天到集中營去上班。文學的某些特質中藏有「自由公共性」的因子,但閱讀文學與「自由公共性」的培養之間或許缺乏必然的聯繫。 同樣,文學bot的存在未必能促成網絡空間的「自由公共性」,但於文學bot發布的內容中,我們依舊可以看到文學品質的光輝,它至少努力涉足我們慣常視野之外的天地,開拓了一些公關議題,或是呼籲了新的視角。 例如,@亞非文學bot曾刊發過一條來稿,內容是伊朗裔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教授Hamid Dabashi對伊朗裔女作家阿扎爾·納菲西著作《在德黑蘭讀洛麗塔》的批評。Dabashi認為,納菲西的書是「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前沿的權威著作」,書中對伊朗歷史背景的「明顯忽視和徹底洗白」是美國全球霸權下集體遺忘的表癥,作者濫用合理的女性平等訴求來表達美國霸權的不合理目的,將伊朗描繪成符合歐美人的黑暗「東方幻想」。對Dabashi而言,此書最大的問題在於詆毀了「所有競爭性的非白人文化」。 納菲西在《在德黑蘭讀洛麗塔》描繪了伊朗當局無處不在的政治高壓,並記錄下自己與學生用文學閱讀作為抗爭手段的隱秘反叛。2011年,《在德黑蘭讀洛麗塔》中文版問世,在豆瓣讀書上獲得8.5分好評,但中文世界裡,批評或是相異的聲音卻很少。@亞非文學bot曾在「來稿須知」中說明,「在西方國家影響力大於在亞非國家的文學」概不採用,因而,在這裡我們不會看到《追風箏的人》《我在伊朗長大》等中國讀者較為熟悉的中東文學著作。@亞非文學bot為主流出版讀物之外的文學提供了一個被看見的機會,對邊緣者「異見」的採納,讓我們得以反思:我們此前被放置在怎樣的位置上去觀看世界? ...「若你感到絕望,記住此間的洪流」 @亞非文學bot發布的伊斯坦堡街頭婦女遊行標語 除此之外,@亞非文學bot豐富的內容形式和對「文學」的寬泛定義中蘊藏了文學公共性的新啟示。與其他文學bot不同,@亞非文學bot在稿件的採用上更為靈活,除傳統文學體裁外,漫畫、歌曲、電影臺詞、口述紀實等,凡「承載意義」的文字均可作為文學來稿。徐賁將阿倫特關於文學社會作用的論述總結為「說故事」,文學對公共事務的擔當即在於說出人類社會所經歷的一切,幫助我們學會面對和接納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又或許是將要發生之事。 年初伊朗飛彈擊落客機後,@亞非文學bot刊出了一篇伊朗阿米爾卡比爾大學學生的文章,作者寫道: 作為伊朗的兒女們,我們從不把自己和祖國人民分離開。他們的痛苦就是我們的痛苦。他們心底的悲傷在我們的胸膛中承擔著同等重量。悲劇在星期三早晨達到高峰,在幾十名公民死於克爾曼的踩踏事件中後僅一天,伊朗再一次目睹她的子民落入地平線。我們還沒來得及為八月的殉道者的死亡感傷,就要面對新的哀悼。 這段莊嚴悲肅的文字在Telegram群組上廣為流傳,急就的文章或許無法跨入文學經典的殿堂,而文學的生命依舊在遭遇苦難的肉體中跳動,在遠方的心靈間流淌。 尾聲:文學bot要保持所謂中立嗎? 哈貝馬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公共領域最初是在文學閱讀中形成的。人們在咖啡館、酒吧、沙龍等場所討論文學,培養了公開言說與批判的意識。文學bot雖然沒有直接發表對文學或時事的一手意見,但正如上文所說的,「格言化」的文學語段為其讀者提供了久被遮蔽的視角和補充性的關注,格言模糊、晦澀的特質還會讓一些人在習慣性快速滑動螢幕時停下來思索一二。文學bot不是在單純地做名著滾動播報,或是用名人名言賺取流量,它對公共空間的建設需要被發現和肯定。 文學bot參與到公共討論之中,已經引發了前文提到的「格言化」「讀書炫耀論」等一系列爭議,而文學bot也因bot的身份屢遭質疑。一些人認為,文學bot既然以「robot」為名,當去掉運營者的主觀立場,務求中立。實際上,文學bot自誕生以來就分為兩類。一是真人運營的帳號,一是由編寫好的程序代管。且不論程序中是否夾雜著編寫人員的個人取向,倘若要求真人運用的文學bot保持中立,「中立」又當做到哪種程度? 如果以bot名稱為限,「俄羅斯」「亞非」「法國」應當限定在當代民族國家的地理範圍,還是有更複雜的考量?@亞非文學bot採取的便是後一種策略,將受奧斯曼統治與泛伊斯蘭文學影響的歐洲巴爾幹半島納入採用範圍,不接受市場主流亞非文學投稿的規則也確實為更多尚待發掘的文學撐起了更多空間。如果要求運營者做到「來者不拒」的中立,那麼@亞非文學bot在公共議題上的拓展和文學領域的挖掘就只是空談。 在文學中尋求中立是危險的,它將導向沒有態度的漠不關心,就像深夜閱讀歌德和里爾克的納粹。斯坦納在《語言與沉默》中警告,保持中立的人文主義要麼是迂腐的騙局,要麼是走向非人性化的序曲。「把文學教成似乎是溫文爾雅的職業,是例行公事,這比教不好還要糟糕。」如果閱讀不能鑿碎我們內心的冰海,文學不過是暴力最下流的託辭與矯飾。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L2jOmax.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3588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清水接觸性皮膚炎中醫診所推薦大園匍行性疹/蔓延性疹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后里血管瘤中醫門診烏日蕁麻疹中醫中醫診所推薦
大里網友都推薦的皮膚科中醫診所 南屯玫瑰斑/酒渣/酒糟/酒糟鼻中醫診所推薦 后里光敏感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大家都推薦八德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 大溪水痘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 大雅頭皮屑症中醫診所推薦竹科附近最推薦的皮膚科中醫診所 大溪異位性皮膚炎中醫診所推薦 太平蚊蟲叮咬中醫診所推薦ptt皮膚科中醫診所推薦 大安孕婦皮膚病中醫診所推薦 桃園八德蕁痲疹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
留言列表